全集放出飙到9.1分!网飞又出爆款韩剧,尖锐指责法律弊端
未成年人犯罪,一个以沉重姿态存在的社会现象。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法律往往对其采用保护和教化态度,即使是判刑也是最轻的那一种,且不会被写进个人档案中。
看似人性化,实则充满弊端。因为有时候未成年人都并非想象中那样单纯,所犯下的案件并非简单盗窃、校园霸凌,而是涉及杀人分尸…
对于这类行为极度恶劣的未成年罪犯,这部最新播出韩剧《少年法庭》对罪行提出审视,同时也对所谓《少年法》提出尖锐批判,一经播出便拿下9.1高分。
如片名所言,剧集主要故事场景为法庭审判戏,主人公为沈恩锡女法官。
开篇即先声夺人,尺度大开向观众展示「小学学童凶杀案」,死者为一名9为小学男童,被未满14岁少年诱骗至家中,手段极为残忍。
法庭上少年对罪行供认不违,这让被害者母亲十分崩溃,因为按照韩国《少年法》规定,未满14岁犯罪最多也只是去少管所关两年,惩罚太过于轻率。
但好在,沈恩锡是一位极为公正且不放过任何细枝末叶的法官,即使是在极度厌恶少年犯的个人情绪之下,也坚持对真相的寻找。
收集证据过程中,沈恩锡通过细枝末叶推断出未满14岁少年并非真凶,现场还存在第二位加害者。成功将另一位凶犯捉拿归案重判20年,予被害者母亲些许安慰。
另一边,少年犯被家暴、少年犯集体再次作案的事件屡屡发生。作为法官沈恩锡这难得的「清醒与正义」,即使家暴案中被家暴女生有偷盗前科,也并未因此对女生产生偏见,公正为被伤害的女生讨回公道;就算少年犯们有说谎习惯,也认真听完他们的诉苦而后查找证据,决定如果诉苦是真便为其讨回公道,如果是又一次说谎便决绝将其再度关回少管所。刚正不阿的果断态度让人拍手称快…
2月25日,《少年法庭》于网飞全集放出。题材方面,尖锐指出未成年人犯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么强大。节奏方面保持每两集一个案件的节奏,除却对未成年残忍犯罪过程的刻画之外,还从原生家庭、社会共识、警方检察官的态度出发,全方面讨论这一议题的深刻程度。
为何讨厌少年犯?因为其总是知错不改,第一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为沈恩锡同其他检察官前去探望刚从少管所出来的孩子们,以为已经改过自新,没想到当场抓获其「偷盗行为」,屡错屡犯让人感到厌恶。
未成年人真的不懂何为犯罪吗?不见得。第一个案件中未满14岁少年猖狂蔑视法庭:“我听说未满14岁的话,就算犯罪也不用入狱,那是真的吗?”
一个家庭因少年犯的犯罪而支离破碎,少年却丝毫感受不到自己的错误,沾沾自喜语气和得意表情,太过于可恶也太过于可恨。
最后回到最根源的问题上来,那便是未成年人为何犯罪?其中涉及到两个原因,分别是「人性本恶与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和伤害」。
对于一部分少年犯而言,犯罪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因为感受不到喜怒哀乐、无法控制自己情绪,所以将杀人行为当游戏一般玩耍。这样的犯罪动机除了受害者家属,没有任何人有权原谅,就算是法律也不行。
对于另一部分少年而言,犯罪的原因是不关心孩子的父母以及明知孩子犯罪但仍旧选择包庇的父母。如剧集中父亲小时候曾被家暴所以现在也家暴女儿的恶性循环,和孩子在母亲拉皮条生活环境影响下也走上拉皮条这一道路的病态。
他们想引起注意,所以通过犯罪的行为表达自己的痛苦,希望父母不要忽视自己;因为父母没有起到引导作用,人性中的恶与孩子一同长大,最终成为犯罪案件。
但归根结底,原生家庭环境的恶劣并不会让所有人都选择犯罪,选择成为恶龙的终究还是少年本身。
如剧集中台词所言,《少年法》最初的立意,是为了改善反社会少年的周边环境以及矫正其品行。
但如果一直不重视未成年人犯罪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检察院和警局将变成摆设,法律将变得可笑。如果此类恶行一直被包庇着生长,产生更多的被害者,该由谁来负责这一问题?
所以《少年法庭》剧集最后,强烈要求修改《少年法》的诉求被提出了:诉求提高《少年法》量刑标准,支持严厉惩罚犯下重大刑案的未成年罪犯,要求所有犯罪者对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不论年龄。
当然,就韩国当下社会环境而言,这一诉求的提出无疑是希望渺茫。但对于愈演愈烈的未成年犯罪社会现状而言,能提出尖锐指责就已经是一种希望了,不是吗?
韩饭网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